根据淞沪会战中壮烈殉国的抗日英烈姚子青的事迹改编的电影《捍卫者》,从两百多部国产电影中脱颖而出,成为唯一一部入围第二十届上海国际电影节“中国新片展映单元”的战争类型片。这份实至名归的荣誉,是对这部电影对国产战争片类型化开拓之举的充分肯定,是对打造《捍卫者》的主创团队的专业水准,以及电影所呈现的艺术品质和精神价值的高度褒奖。
今年是全民族发起抗战80周年,淞沪会战爆发80周年,姚子青壮烈殉国80周年的年份,《捍卫者》在第二十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震撼亮相,以及即将在全国院线的上映,无疑有着极大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现实影响力。1937年8月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、战况最惨烈的淞沪会战爆发。年仅28岁,时任国民革命军营长的姚子青率部600人,守卫阻拦日军登陆推进的战略要点宝山县,抵御日军鹰森孝联队2500人在坦克、飞机、舰炮配合下发起的进攻。面对敌众我寡、装备落后、火力悬殊,日军海陆空协同攻击的战术,以及宝山城无险可据等种种劣势,姚子青制定了“战宝山而不守宝山”的制敌策略,首战即让日军付出了200多人伤亡的惨重代价。
在守卫宝山的七天浴血鏖战里,姚子青以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和谋略智慧,审时度势,灵活运用各种战术,与日军斗智斗勇,用出敌意料的阵地战、伏击战、狙击战等,抵御住了日军一次又一次的疯狂进攻。9月7日清晨,日军在增援部队的配合下,破城而入。姚子青率残部二十余人,在援军被歼,粮食弹药即将消耗殆尽的恶劣情形下,抱定“誓与宝山共存亡”的必死决心,与日军展开了数小时的惨烈巷战,最后全营官兵全部壮烈殉国。姚子青营誓死捍卫国土的英雄壮举和民族气节,连被重创的日本人也被深深折服,日军将战死姚营官兵的尸体收敛掩埋,并列队鸣枪致敬。
姚子青的英勇义举震惊了中外,极大地鼓舞了艰难抗战中的中国军民。毛泽东称他为中华民族“崇高伟大的模范”,国民政府通电全国:“宝山之战,姚子青全营与孤城并命,志气之壮,死事之烈,尤足以动天地而泣鬼神……”,并追授姚子青为陆军少将。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姚子青为革命烈士,2014年9月1日,姚子青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。上有老父,下有妻儿,但当外敌来犯之时,年仅28岁的姚子青,义无反顾地抛出了青春和生命,去捍卫国土的神圣和民族的尊严。但姚子青的悲壮义举和英雄事迹,不仅投资人身边的亲朋好友未曾听闻,就连姚子青故乡的年轻人也不甚知晓。“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,一个有了英雄却不懂敬重和爱戴的民族,是不可救药的民族”。历史必须铭记,英雄不可忘却。用最大众化的艺术形式,将姚子青的英雄故事广为传播,只有这样,我们以及我们的后代,才会知道今天和平安详的生活来之不易。
抱着对英雄的崇敬和积极的社会责任,一部由佳泽(上海)影视文化工作室、北京盛钰影视文化投资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电影《捍卫者》,就此诞生了。采访姚子青的后代,参观淞沪抗战纪念馆,从抗战史料中收集素材,最终用了一年多的时间,精打细磨出十六易其稿的剧本。一年多的拍摄和后期制作中,各个环节工序,精益求精,甚至不惜从头再来,《捍卫者》最大化的将资源和费用用在了制作上。主创团队齐心协力,希望将这部彰显民族精神,弘扬爱国英雄的电影,能在电影市场上,为战争片的类型化发展,以开拓者的姿态,做出引领和探索。
为了真实再现当年战况的惨烈和英雄的壮举,同时让影片有着极大的观赏性,《捍卫者》可以说将国产战争片的战争场面,呈现出了观众前所未见的视听效果。阵地战、夜战、白刃战、巷战,每一场的战争场面,都是经过精心设计,以迥异风格,带出全然不同的震撼。